研究所時期,花了好多時間研究契克森米哈依「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Flow(有人另譯成"神馳"),當時怎麼背都背不好,因為沒有經驗連結;後來在幼教現場執教多年,也可能限於功力不夠、經驗不足、園所及己身價值觀不深厚等因素,還是鮮少感知到這個Flow心流神馳的境界;直到有了小孩…從小孩身上我看到了「兒童版」的神馳狀態,當進入心流神馳狀態,你會忘了自己是誰、身在何處、切確時間…暫時喪失自我意識,你正在做的事情合為一,你的心完全投入。
友人夫婦帶孩子到我家來玩,他們發現我家的寶貝不需要精美的套件玩具或是昂貴的啟智教具,幾塊花布、幾條繩子、盒子箱子就足以讓他們玩上一下午,滿滿的自然high!是的,我沒給女兒買芭比娃娃,沒給兒子機器戰士,我給孩子的是:讓他們從很小開始,就學會從平凡的場域裡,自己發現好玩的事情,想像力丶創造力丶小創客執行力應運而生,能在平凡的物品中看見新的趣味,沒有限制,樂不可支!
不要低估遊戲的重要,玩的時候,現實與想像、技巧與概念、對自己與他人的認知都會相互激盪刺激而增長,特別是孩子和朋友共同發明的遊戲,可以說是孩子們共創著最偉大的「工作」。
教學活動當然也可以被設計成遊戲,隨著孩子的到來及現場的磨練,我終於覺悟契克森米哈依對心流神馳的解釋:首先,活動本身的調整必須符合技能的要求。過高的挑戰會讓人感到受挫跟打擊,挑戰太低會讓人覺得無趣,也就是教學上常說老師要了解小朋友的先備知識,給予鷹架學習的機會。其次,對於正在進行的活動,有全盤的掌握。第三,得到立即的回饋,在動手玩遊戲時,孩子馬上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做並隨時進行調整。身為師長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繼續保持這份動力、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一個可以讓孩子在自在嘗試、無須恐懼或防禦的地方。很可惜目前在體制內的學習可能暫時無法提供這樣的時空背景讓孩子體驗心流神馳,放學後來山景童盟村一起玩遊戲!
幼兒時期和學齡期應該是人們一輩子最美好的時光,因為正是遊戲的起始點,我不知道除了遊戲,還有什麼更棒方式可以刺激腦部發展更重要的是撫慰心靈。遊戲帶來愉悅,也引發出孩子一身的本領。
2016巴西里約奧運大陸游泳女將傅園慧受訪時,因一句「我已使出洪荒之力了」而大紅,「洪荒之力」你認為指的是什麼?